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法律硕士《法律方法》课程沙龙活动

5月25日晚,在《法律方法》任课教师曹全来教授主持下,法学院2020级全日制法律(非法学)班的同学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课程沙龙活动。此次沙龙活动在内容上设置了四个板块,分别是理论探讨、案例品析、制度评价、思维发散,各板块对应由一位学生担任主讲人,引导其他同学就其分享的话题展开思考交流。

理论探讨板块的主讲人是张佳铭同学,他分享了刑法学界热议的“前置法定性,刑事法定量”的犯罪认定机制,即刑法上的违法性判断须从属于民商法、行政法等前置法,并从犯罪量的确定上区分犯罪与民事违法或行政违法。张佳铭同学对该理论的要点进行了精要概括,辅以案例加以具体说明,并对学界的正反面评价进行了客观全面的介绍。

案例品析板块的主讲人是张佳同学,她为同学们介绍了“余金平交通肇事案”的基本情况,并由该案展开,对控审双方在权力上的重叠与冲突,以及“上诉不加刑”原则在实践中出现的合法不合理的情形及其背后的法理进行了分析。

制度评价板块的主讲人是陈柱钒同学,他的思考聚焦于被害人人权司法保障,通过罗列评价现有法律规定,他指出在被害人意见的地位、被害人上诉权、被害人出庭二次伤害等方面,法律的完善仍然任重道远。

思维发散板块的主讲人是孙焱同学,她从未成年人普法教育、司法工作中的科技创新与跨专业融合等角度展开,对法律人跳出惯性思维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跳出惯性思维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发言结束后,曹全来教授对发言内容进行了点评,对四位主讲人认真准备沙龙活动表示肯定,并引导其他同学开展讨论。

四位同学的分享内容翔实而深刻,引起了与会其他同学的认真思考与积极讨论,总体效果满足预期。总结本次沙龙,其内容安排上有助于同学们开阔研究视野、了解法治实践、增强观点碰撞,其形式上通过学生策划、学生主讲、学生讨论,有助于同学们增强专业表达能力,兼顾锻炼学术活动组织能力,也提高了课堂参与度与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