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实践

学院首页 > 教学管理

暑期北京实习手记之一

发布时间:2005/09/04来源: 被阅览数:

8月24日

 

  经过长达23小时的火车之旅,我们一行五人来到了祖国的首都—北京,一个既亲切而又陌生的城市。沿途我们说说笑笑,观赏窗外祖国秀丽的河山,仿佛23小时的疲惫都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抵达中央财经大学后,我们来到将要居住两周的旅馆,这时疲惫、懒散也在瞬间显露,于是动作也拖拉起来。当得知要和日本访问学生共进晚餐时,我们马上收拾行装赴宴。到达餐厅时才发现十七位日本学生与同行老师已经在席上等候。除了感到万分抱歉之外,也让我们感觉到日本人做事态度的严谨、守时,就连在餐桌上也不例外。这是我们对他们的第一印象,同时也是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的地方。

  席间,我们分别与日本学生进行交流,他们亲切热情的态度打破了就餐沉闷的气氛,也令我们对日本学生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们绝非如我们平时在新闻中认识的右翼团体的反动、排华,他们(这些年轻一代)应是友爱、热爱和平和亲华的!

  餐桌上我们除了享受一顿美味的北方菜肴外还认识了这些来自日本的新朋友。我们是用英语交谈的,谈及了大家的兴趣和学业等等,气氛非常热烈、友好,并不断传出笑声。应该说,英语在交流中的作用非常大,因为正是通过英语我们之间才了解更深,同时也说明了英语的重要性,对我们汕头大学实行的英语改革所让我们受益有了深刻体验,我想我们的改革是正确的!

  短短的晚餐时间很快过去了,但我们对未来的交流活动有了更高的期待!

 

8月25日


  正式交流的第一天,活动非常丰富。上午进行一个简单的欢迎会,下午则到北京的两间律师事务所参观学习。

  早上的欢迎会上,筹办本次活动的各间大学的领导分别作了发言:中央财经大学的法学院院长甘功仁教授致欢迎词并就有关中国历史、文化、现状等内容作了简要的发言。汕大法学院的首席杜钢建教授则介绍了中国与日本福冈市交往的历史,强调两地区之间的密切交流。随后日方带队的李黎明老师也进行了关于加强中日学生交流的发言。其后,中日双方学生均进行了简单的自我介绍。中方学生较多地为大家介绍家乡的特色,而日方的学生则较多介绍自己将在在华期间争取学习更多中国文化的目的。最后,中日双方学生进一步交流沟通,加深了彼此了解。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主办方安排中日学生一对一的对口交流,为双方更深入了解对方做好安排。

  下午则是本次北京之行的另一重要活动安排,参观北京的律师事务所。我们分别参观了一所外国律师事务所,格威.舒伯.拜耳律师事务所,和北京本地的浩天律师事务所。格威.舒伯.拜耳律师事务所是一所今年五月份才在中国成立的外国律师事务所的代理机构, 在那里,蔡律师认真的向我们介绍了该所的事务:尽管事务所才成立四个月左右,但已初具规模,所里绝大多数的律师都到外面办案了,只剩下蔡律师在所里镇守,而且用蔡律师的说法,所里的文件、事务等正以成倍的速度在增长。带我们在事务所中转了一圈并作了详细耐心的讲解后,蔡律师更坐下来与我们聊天,回答我们的问题,如解答我们对外国留学、取得律师资格等方面事情的疑惑。蔡律师的热情不仅让我们对所所有了一定的了解,更让即将面临本科毕业的我们对前途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浩天律师所里,接待我们的张律师更是热情万分,盖因他曾是杜首席的学生。在律所的贵宾室里,张律师毫不吝惜向我们介绍了他个人在从事律师事务中的所感所得,介绍了他对中国法律现状、缺点、发展方向等问题的独特认识。这是他多年来的律师生涯的经验总结和深刻体会,与我们在书本学到的理论有着很大的不同,使我们收益非浅,丰富了我们对法律的认识,为我们这些有志于从事律师职业的学生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指引了道路!

 

8月26日

 

  经过与日本学生的交流认识,今天进入了本次交流活动的正式关于法律专业的活动,早上10点,进行了本次活动的首次讲座。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李轩教授,给访华的日本学生讲授了中国法律制度概况,我们汕大法学院的五位同学也应邀参加了本次讲座,希望能通过交流令日本的学生更加了解中国的法律制度。
  讲座上,李教授分别从中国法律制度的历史上的发展,中国法的渊源,中国法的体系以及关于中国民主与法治的展望等四个方面进行讲授,日本学生也十分认真地倾听李教授的演讲,其后,到会的大部分学生都对他们在听课过程中不明白的问题进行了提问,问题包括对中日法律制度上的比较,中国的法律体系构建的特点,中国行政区域划分的特点,以及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历史和现状。通过本次讲座,我明显地感觉到日本学生对于中国的法律制度的概况抱有极大的兴趣,而且他们对于中国的历史问题保持较为谦卑和低调的态度,而并不是如我们日常所见日本右翼激进团体否认历史的反动态度,也让我感觉到中日友好关系发展的光明前景。

  经过上午的学术交流,下午我们与日本学生一起参观了北京的一些古老的胡同街道,在没有中央财大的同学带领之下,我们尽了半个地主之谊,在陌生的街道上介绍了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令日方学生增加了对中国的友好之情。

  明天咱们汕大法学院的杜钢建教授将会为日本学生讲授中国法文化讲座,这是值得期待的一个精彩讲座,我们明天将会继续为大家发送北京学习交流活动的最新消息。

 

8月27日


  今天已经是我们到京的第四天了,尽管太阳很早就已经出来,天气却并不闷热,倒给我们增添了精力与能量。

  早上十点钟,我们迎来了今天的第一个议程---在中央财经大学的阶梯教室聆听《中国法文化》讲座,演讲者——我们五人再熟悉不过的汕大法学院首席杜钢建教授。这次的交流活动中共有七个来自不同领域的法律学者为我们开设了讲座,杜钢建教授是其中的一个。尽管杜教授有不少时间都呆在汕大,但因为他要到处奔波,在汕大开设的讲座和课程并不多,我们能听到的就更是有限了,正因为如此,我们都期待着他的《中国法文化》的开讲。除了我们五人外,讲堂内也坐满了从日本福冈大学到来的研修生和中央财经大学各个年级的法律系的学生。

  区别于其他的讲座,杜教授一开始就分别给日本和中国的法学生提了个问题:日本和中国法文化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出于对日本学生的尊重,杜教授先向日本学生提了这个问题,认真思考的日本学生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却向杜教授提出了反问:“请问什么是法文化?”诚然,法文化是一个挺抽象的概念,也给我们学习法律的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困惑杜教授对此反问很是欣赏,并作出了详细的解释:法文化是存在于实际中的法律制度、法律实践和法律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具有一定的历史性与地域性。

  虽然明白了法文化的含义,但要找出中国法文化的最大特点还是让我们感到很吃力,中央财经大学的一个学生认为其最大特点是中国法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封建主义,但杜教授认为将儒家思想与封建主义划等号不恰当,因为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仁爱思想,而封建主义则侧重专制主义--正是基于此,海内外华人均认识到了重新思考儒家思想的重要意义了。

  随后,从中国法文化中的宪法观念谈起,杜教授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古代法文化中的A仁宪观:主张仁政;B义宪观:宪法乃民主公制,体现公正、公平、公开和公定的精神;C礼宪观:重视对政府的节制,此点是杜教授尤其强调的;D智宪观:强调宪法的合理性,合理分配人权;E信宪观:忠诚于宪法,保卫人权。在总结出中国法文化的基础上,杜教授强调了中国当前法律须借鉴古代法的必要性并强调宪政必须做到:明宪直法,司法督政,而且指出司法督政是中日法文化的最大区别。

  在提问环节中,尽管时间有限,杜教授还是作了生动明了的解答,最后,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午饭后,福冈大学的带队老师李黎明副教授和我们聊了很长一段时间,李教授原是北大的老师,几年前去了福岗大学任教,此次交流活动能成功举行,李教授费了不少心力。作为一名中国人,李教授时时关心着中国的教育、中国的学生以及中国的发展前途。正因为心系中国,她在经历了许多后,跟我们讲述了她的一个观点:相对于世界的飞速进步,中国的进步速度是比较慢的,尤其是软实力的进步更慢。李老师的这一说法,着实让我们有点吃惊,也增加了我们的危机感。

  下午三点钟是与福冈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的学生交流会,会上先是学生对各自所在学校的简介,随后则进入自由的一对一交流时间。因为已有先前交流的经验,故而大家用尽百般方式,如写字、画图、比划等进行沟通。交流会气氛融洽,时时传来大家欢乐的笑声,虽然语言不甚通,但困难却从另一方面启发了同学们,增强了大家动手、动脑的能力,品来却是回味无穷的。在学校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日本福冈大学法学部里分学习法律和学习经营法学两个部分,学习法律的同学毕业后多从事律师工作,而学习经营法的同学则多会选择去企业工作。中央财经大学的法学院与汕大的法学院也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在一个财经院校里面,所以中央财大的法学院也有了一定的侧重点,偏向于商法的学习,同时学生必须学习微积分、会计等课程。

  明天是星期天,也是我们的自由活动日,按照老师的安排,我们将会与日本同学进行更深入的交流,而我们也期待着能更多地了解日本,更多地了解日本的文化、日本的法律。

 

8月29日

 

  这是到北京的第二个星期了,我们对中央财大已经不像刚来时那么陌生,不仅对搞活动、听讲座的地方清楚了,而且也渐渐走熟了中央财大的其它许多地方。走得多了,自然禁不住要进行些比较,而越是比较就越发觉到汕大的美丽与魅力,也越是想念汕大。

  无可非议,中央财大一排直上的教学楼确有其特色,且它的尖尖的楼顶不仅美观也很有北京建筑的味道。然而对于走惯“回”字形、犹如迷宫般的汕大教学、宿舍楼的我们,却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也许是因为北京土地资源宝贵的缘故吧,中央财大真的不大,建筑用地等都是一个挨一个的,让习惯了汕大的宽敞的我们感觉挺压抑。虽然环境不如我们,但财大的同学学习的劲头挺叫我们佩服:提早回校的同学八点不到就到教室学习了,校园虽不大,早读的同学却一点不怕别人的干扰,几乎是几步一人一书一声音。可今天,当我们走出住处时,很快就发现了一点异常:平常的读书声都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教室里老师的讲课声——财大的新学年已经开始了。

  伴着各个教室的授课声,我们来到了今天我们“上课”的地方——今天早上中央财大法学院的院长甘功仁教授将给我们和日本同学上一次关于中国税法的讲座——《中国税法概述》。看着题目时,对已经经过了大三学习且刚学完《税法》的我们着实没有什么吸引力,然“温故而知新”,况且听一个完全不同的老师,在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完全不同的气氛下讲课,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有意想不到的启发。果然,两个小时下来,甘院长不仅帮我们复习了旧知识,而且告诉了我们许多新的知识。

  一开始,甘院长就引用了西方一个很形象的说法来引出税收:“人生只有死亡和税收不可避免。”接着甘院长从中国国家税权,中国税法体系和各种税的基本规定,对中国的税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概述。中国的国家税权包括税收立法权、税收执法权和税收司法权,立法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执法权属于行政权力,由中央及地方的税务总局,海关,和财政机关执行,包括税款征收权、税收减免权、税务检查权、税务处罚权、税务行政复议裁决权及其它税务管理权,税收司法权则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税收案件的权力外,广义的税收司法权还包括行政机关的税务行政复议行为。

  甘院长认为:中国的税收基本法、实体法(债务法)、处罚法、救济法、行政管理法(组织法)构成了中国的税收法律体系。对于“债务法”说法的解释,甘院长给我们介绍了一个日本的学者——北野弘久,在北野先生看来:税收前后的权利义务主体,是刚好调转过来的,交税前,纳税人是义务人,国家是权利人,国家有权向纳税人征税,而在纳税后,纳税人则成为权利人,国家有向纳税人提供公共服务的义务,当前,北野先生所坚持的“债务法”说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对我们也是一个很好的启发。

  因为时间关系,甘院长对各种税的基本规定的介绍比较仓促,但他将增值税分为生产性、收入型、和消费型三种,并认为中国正从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的看法,很大地提高了我们对增值税的认识,另外,甘院长对关税的介绍也让我们对关税的认识上了一个台阶。

  下午是同学的参观时间,因为他们几乎都不懂中文,我们五人便充当了不称职的、蹩脚的导游,对于相处时间有限的中日两方学生,这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机会。我们从这里也看到了日本同学的很多优点,他们的时间观念,他们的宽容的笑容,他们的忍耐能力、组织能力和强烈的团体主义都很是叫我们感动和佩服。正因为对日本同学的进一步了解与认识,我们从原来的语言不通害怕交流而变成很喜欢和他们呆在一起了。

  截至今天,我们的交流学习已过了五分之二的时间了,可以学习的东西是如此的多,我们一定要珍惜剩下的时间,多想,多问,多学,不仅要与日本同学深入交流,也要与兄弟院校中央财经大学保持友好的联系,为促进今后双方以后更多的交流而努力。

 

8月30日


  今天,像之前几天一样,我们一早就起床、洗漱、吃早餐,然后快快赶到讲堂准备接受新观点的冲击,整个过程的动作都相当利索,每个人都向往着新一天的新内容,但讲座开始后,令我们一行五人都大吃一惊,老师授课并不是像之前几天的老师一样用中文开讲,由另一个老师译成日语,而是授课老师直接用日语讲,无老师翻译成中文,这时的我们都傻了,无翻译怎么听课?难道在讲堂呆呆地熬两个小时?但很快地,老师把讲稿用PPT展示了出来,一看到做成PPT的讲稿我们的困惑很快地得到了解决:因为用日语做成的PPT中,据统计有大约85%是汉字,只是有些是繁体字罢了,所以我们觉得凭着带有85%汉字的日文讲稿和我们的知识积累,应该能理解一些,于是我们各个都眉开眼笑,每个人都用大概写着“我们可以理解一些而不用呆呆地坐两个小时”的字条传递着喜悦,奔走相告。

  虽然日语中有大约85%的是汉字,但其发音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能理解到老师讲的内容还是少数,不过,经过今天的一课后,我们对日本认识又从另一个侧面又得到了提高。日语中有大约85%是汉字至少让我们认识到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日语中有大约85%是汉字,这体现出了日本国运用了“拿来主义”,将别国的精华拿为己用,这说明了日本国善于利用他国的现有成果。

  第二,日语中有大约85%是汉字,是日本人充分学习中国、认识到了汉字的先进性之后的结果,日本人这一学习和认识的过程体现了他们乐于认识他国,能够做到知己知彼,从而百战不殆。

  以上两点都是日本人和日本国的聪明之处,作为中华民族的新一代,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这两种精神:第一,要善于利用他国(人)的现有成果;第二,要加深对他国(人)的认识,做到知己知彼,而不是闭关锁国,才能百战不殆。

  下午是参观松下电器公司,该公司位于义庄的经济开发区,据介绍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已有100多家落户于此,日本学生参观松下电器及所在的义庄经济开发区后,都感叹中国的投资环境相当好,很多学生都表达出如果有机会到中国来投资或工作的愿望。

 

8月31日

 

  在2005年8月的最后一天里,我们的收获是最大的,所谓最大的收获体现于我们了解了日本青年学生对1931年到1945年那段战争的历史的认识。

  今天的讲座的内容是关于中日关系的历史,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关系研究员吴广毅老师主讲,吴老师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慈祥,和蔼,相当有亲和力,也非常具有学者风范,不愧是一个搞中日关系的人才,一见面就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吴老师讲中日关系这一课题时是从经济、文化和相互学习这三个角度来分析的。其主题是从这三个角度来加强中日两国及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吴老师的整个讲课过程都生动有趣,说服力极强,而且他的每一个观点都用准确的数据和无可否认的史实来支持,其数据和例子等都信手捻来,反映出吴老师极其丰厚的知识积累,吴老师在讲座中本来是没有涉及政治问题的,但日本学生在提问环节中却没有放过政治这一问题,他们问了一些有关中日之间的政治问题,令人感到非常棘手,但吴老师都一一笑着巧妙地回答了他们的提问,既坚持了应有的立场又不损害他们的感情。

  上午讲座的最后一个问题是我们提的:让日本学生说说他们对1931到1945年那场战争的认识。日本学生的回答却让我们感到有点意外,他们大部分人都说对此了解很少,还说日本政府做错了就应该向中国和亚洲其他受害国道歉,而对那段战争了解比较多一点的一个同学则说他认为德国对那段战争的认识很值得日本学习。从绝大多数日本学生对那段历史的认识可以看出历史教科书对学生认识历史确实有相当大影响,怪不得日本政府和某些民间团体极力推行新历史教科书,其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即不让青年一代对历史进行正确的认识。

 

 杜刚健教授讲授中国法文化

参观浩天律师事务所

松下电工的合影

中日学生在长江商学院的图书馆

座谈会现场

吴广毅教授讲授中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