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学院首页 > 校园生活

法学院学生参与国际商业调解比赛

发布时间:2007/03/05来源: 被阅览数:

   
    2007年2月16日-2007年2月19日,汕头大学法学院五名学生和他们的教练David Sandborg及带队老师谢宏滨一行七人飞赴巴黎应邀参加国际商会(ICC)第二届国际商业调解比赛。比赛由国际商会主办,美国律师协会争端解决中心共同协助,今年是第二届,有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印度等国的20支队伍参赛,汕头大学队是唯一一支参与比赛的中国队伍。
 
 
   
 
    以下是参与比赛的陈玉珍同学的随行感想:
 
 
巴黎之行有感
作者:陈玉珍  学院:法学院
目的:应邀参加国际商会(ICC)第二届国际商业调解比赛
时间:2007年2月16日—19日
地点:法国巴黎
出行人员:法学院的五名学生,来自美国的Professor David Sandborg 教练和法学院的带队老师谢宏滨老师
漫长而艰辛的准备期:
2006月12月至2007年2月6日,这段时间是痛苦而充实的,除了每个星期六日雷打不动、风雨不变的培训外,签证给我们这一次比赛重重地画上不和谐的一笔。然而也是因为这样的一段小插曲,我们这些孩子开始慢慢知道社会上办事情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这么简单,我们要学会如何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一开始,大家都以为拿到来自ICC的邀请函后(12月底我们五个同学都办好护照了),我们就以为可以万无一失地去广州领事馆拿签证了,然而打电话过去问领事馆才知道我们还需要准备很多材料,包括亲属关系声明书,财产证明,银行存款记录,房产证明,学校担保函,父母亲结婚证书,现金一万元担保……而这时候离我们出发的时间就剩下不到十五天了,大家都懵了,着急地像热锅上的蚂蚁。而领事馆工作人员态度的不大友善,以及临近学期末学校的有关单位跟工作人员也放假了,这更加剧了大家的担心,于是开始了不知所措,手忙脚乱的生活。后来幸好有学院老师的帮助,准备了一切可以在学校准备的材料,还找了中介,大家心中崩紧的弦才稍为松了一点点。所有的人都希望签证的事情能够确定下来,不然之前对这个比赛投入的所有人力物力资源都等于白费。于是,星期日上完培训课后,大家坐上凌晨十二点的车赶回家准备材料,约定无论材料齐不齐,三天后在广州集中。
那一个星期,我们在广州奔波,而我和另一名队员更是因为材料不全的问题,在家和广州来回好几趟。大家都似乎因为舟车劳顿而有点精神恍惚,神经紧张。而我,由于心理上的压力导致食欲不振,一天到晚不吃不喝都觉得饱,虽然我知道自己的身体出现问题了,不过我控制不了,也许我太担心,以至于有时候看案例都无法集中精神。
五天过去了,在谢老师和各位队员的努力下,该交的材料都递上去了。我们继续留在广州等待下星期一的面试,可是我们星期六日的培训怎办呢?那是一天都不能拉下的,因为离比赛剩下没几天了,可赶回汕头似乎已经是没可能的事情了,惶惶地紧张了两天……
很幸运地,为了方便我们搞签证,基金会和学院贴心地在广州为我们安排酒店上课,而我们的Professor和导师虽然上来广州很辛苦,但为了我们,他们毫无异议地过来广州给我们作指导培训。更让我难以置信的是,我们五个同学这一趟过来搞签证竟然都随身带着案例和相关资料。大家的不约而同以及齐心协力让我很感动,而星期一的面试,面对签证官的百般刁难,我们五个都顺利应付过去了。那天我其实有感觉我们五个都会通过面试的。
上飞机前的最后冲刺
2007年2月7日,盼星盼月地终于把我们的签证给盼下来了,而这时离上飞机的时间就只剩下五天了。从我们的队员小邱手中接过贴了去申报国家Visa的护照,大家松了一口气,签证的事情终于告一段落了,现在可以全身心地把时间精力都放在比赛上面去了。而我们的导师(他们是Professor David Sandborg 的学生,来自香港各行各业的杰出人士,对仲裁调解相当熟悉,而且经验十分丰富)也似乎感觉到时间和形势逼人,在我们上飞机的前三天都一直坚持给我们模拟练习。为了更贴近比赛的气氛,我们还被要求穿上正装,严肃对待每一个细节,从进入会议室的那一刻就要开始进入比赛状态。现在想起来,很想跟他们说一句:辛苦了,真的,因为有你们的默默付出与支持鼓励,我们五个才坚持到现在。而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东西不单是关于这个比赛的,更多的是为人处事,如何学习、生活、工作的人生哲理。临走前他们还为我们饯行,发“红包”给我们。那是一份意义非常的红包,里面是我们的霍导师亲手写的勤字,而红包外面则是陈虫(听我们的导师说他是香港的漫画家)写的一首诗,一首教我们如何做人生活的诗:
向好处去,朝理想去
身体更健康,事业和学业
一天比一天好
进步是不留恋过去,
保持身心健康,
充满智慧的向前去。
收到他们这一份特殊的礼物,我们当时感动得一塌糊涂,感激之情无法用言语表达。不过我们知道,好好努力,在国际比赛上表现最好的我们其实就是给他们最好的回报。
上飞机了……
匆匆忙忙地换了一些欧元,简简单单地收拾了一些行李就出发去汕头机场了,可出发前就算时间再紧,我们都再三查清所有证件(因为证件的问题我们曾经吃尽苦头啊)。还有我们的比赛资料,我们是当随身行李看待的,丝毫不敢掉以轻心,毕竟比赛才是我们这次出行的目的,大家心里都清楚得很。
我们坐的是东航的飞机,先从汕头飞上海然后从虹桥机场转去浦东机场,上海直接飞巴黎。从登上机舱的那一瞬间,我心里多多少少是有点兴奋的,因为我们梦萦的巴黎之旅终于开始了。去巴黎的旅程总共需要21个小时,而这些时间除去睡觉时间外,足够让我好好整理自己杂乱的思绪,平复比赛前的紧张心情……
初到巴黎
2007年2月14日,巴黎时间早上六点30分,我们来到巴黎,在一个浪漫的情人节来到全世界最浪漫的城市。不过20多个小时的旅途让我们身心都很疲惫,当时大家都没有收获浪漫的心情,只想快点能够去酒店好好休息一下。
从机场去我们的酒店Les Jaidins d’Eiffel需要一个多小时,而当我们在巴黎的高速公路上行走时,我们感觉似乎所有的大城市都如出一辙的相同,塞车并没有在巴黎这座享誉全球的城市消失,一路上的颠簸,让我们四名队员都晕车了。尽管如此,车窗外的风景还是吸引了好奇的我们,毕竟出国还是第一次,一切都是新奇的,尤其是接近市区的时候,大家都表现得异常兴奋,就连路两旁的梧桐树在蒙蒙细雨的轻抚下都似乎特别惹人喜欢。(冬天梧桐树的叶子都落光了,只剩下黑乎乎的枝条,不过因为形状的统一,放眼过去还是一道靓丽的非常不错的风景线哦。)大家拼命用手中的相机拍下巴黎早上最美好的一瞬间,尤其是汽车经过凯旋门和亚力山大三世桥时,我们惊呼一片……巴黎,我们现在竟然可以如此亲近。
我们下榻的酒店坐落在巴黎很好的地段(8,RUE D’Amelie), 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看到艾菲尔铁塔,附近还有两个教堂,购物的小店也挺多的,不过东西贵得让我们吐舌头,也许跟我们住的地段有关系吧。当时来得太早了,所以我们并不可以立刻入住酒店,要下午两点才能check in, 大家都有点失望。Professor David Sandborg为了缓和我们不安的情绪,很贴心地带我们去世界的艺术宫殿——卢浮宫观光去了。疲惫的我们又欢呼雀跃起来,兴趣盎然地穿过玻璃金字塔的大门,充满好奇地与世界一流的艺术瑰宝无限亲近,领略那一个个引人入胜的神秘与辉煌的故事……
Les Jaidins d’Eiffel的一天
2007年2月15日,我们呆在酒店,作比赛前的最后准备。没有了学校的硬件支持,我们就就地取材,酒店前台旁边的一个休息厅就成了我们的会议室,尽管有不少客人来来往往,进进出出,可是我们丝毫没受影响,精神很集中,因为明天就是比赛的大日子了,大家都希望能够有出色表现。Professor则最后一次从心理上给我们作疏导工作,比赛形式上给我们作演练。也真辛苦他了,喉咙痛了一个多月了,还坚持为我们上课。我们都知道他腿不好,但是昨天还是带我们去卢浮宫玩了,后来我们才知道其实卢浮宫他去过很多次了。
第一次亲密接触鸡尾酒会
西方人的鸡尾酒会我们在电视上见多了,可是真的让自己参与其中时,竟然有说不出的怪怪的感觉。大家拿着一杯香槟酒或果汁,在会场上微笑着走来走去,并快速与不同的人交流,厉害的话,短短一个小时可以认识几十人。这要求我们必须具备快速交流的能力,懂得短时间内开拓话题并发展话题,或者尽快回答对方的问题。由于没有相关经验,尽管之前还为了这个鸡尾酒会,咨询了我们的导师,还有一些有经验人士的意见,问该如何穿衣打扮,该如何举止投足。可是我还是不习惯这种交流方式,太快了,竟弄得我有点眼花缭乱。也许是第一次吧,我想,之后会适应的。看,我们的Professor跟谢老师应付这种场面就如鱼得水,聊得甚欢。后来听完ICC组委会的相关通知后我们就准备走了,Professor也提议我们早点休息,为明天的比赛养足精神,就这样我们草草结束了我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参与的鸡尾酒会。走在回酒店的路上,我在想,其实鸡尾酒会这玩意还是不错的,想想,这是一个跟国际上不同文化,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人物交流的好机会啊。为什么不好好抓紧为自己,为我们学校,为自己祖国作一些简单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呢。那一路上我懊恼,狠批自己……
关于比赛
我们这个比赛全称是国际商业调解比赛,由国际商会主办,美国律师协会争端解决中心共同协助,今年是第二届,总共有来自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印度,中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士等20支队伍(第一届有16支队伍),比赛的裁判和调解员则是来自世界各地出色的律师或者调解员。此次我们汕头大学队是唯一一支来自中国的队伍,因此我们对这个比赛特别重视,同时也感到特别骄傲。
比赛方式是每个队伍有四个不同的案例,轮流扮演claimant和respondent,每支队伍可派2-4名队员参赛,不过每个案例只允许扮演律师和客户的两名同学参与。那就是说,加上调解员,比赛场上有五名成员(当然现场还有裁判跟观众哦)。最后,以四个案例的胜负场数作为进入四分之一决赛的评判标准。那意味着第一轮比赛将会淘汰12支队伍,只有8支队伍可以留下。接着是半决赛,淘汰四支,最后决赛就剩下两支队伍。如果胜负场数相同,则看每一场获取的分数。 每一场的比赛时间都是75分钟。
比赛的技巧则是运用谈判技术和相关策略,在获取自己最大利益的同时,也让对方心悦诚服跟自己达成相关协议。所以,倾听,沟通,了解对方需求,同时让对方了解自己,就显得特别重要。这也要求我们需要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跟沟通能力,并懂得发问,耐心聆听来自另一方的回答,并诚心讲述自己的要求,这样双方才能在调解桌上达成一个互利的协议。现在想想,其实这些也是我们平时生活中与人相处的技巧啊。如果问我,上了调解课程,接受了调解的相关培训,你学到什么?我想我获益最多的是,我学会聆听跟表达自我,了解自己跟他人想法并尊重对方,而且我比以前更耐心了。我们的导师还说过,其实调解可以用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处,每天我们都在调解,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而已,有时候自己用了可能都不知道。
比赛片断
我们汕头大学队的阵容是这样的,四个正选成员,一名后备。我跟Moon搭档,Yong 和 Nelly一组,一、三两个case是我跟Moon上场,二、四则是Yong 和 Nelly主攻。我们的Aron同志虽然是后备,却担当重任,因为他要准备所有case,熟悉所有的流程,随时应付突发状况。用我们的Professor的话来说:he is the hero.
2007年2月16日早上5:00
幸好昨晚早早从鸡尾酒会回来,今天早上我跟Moon才能够五点起来。梳洗完毕,拿起厚厚的资料再一次温习案例,一遍遍念我们的opening statement,再一次梳理我们的谈判策略,最后互相提醒有没有带齐东西就已经七点了。很快吃完早餐,我们就跟Professor坐上的士去ICC了。毕竟今天是第一场比赛,我有点紧张。不过当我透过车窗望向远方时,巴黎早上那粉红粉红的天空却让我感到无限温暖,升起的旭日无论在哪一个国度总是让人想到朝气蓬勃。嗯,我们行的,相信自己,因为我们年轻,所以我们不应该畏惧。
2007年2月16日早上8:00—10:30
第一场比赛:Shantou University v/ University of Ottawa(Canada) (Conference Room B)
很开心,我们第一场的比赛现场光线明亮,空间宽敞,走进去——舒服。交了我们的representation plan给裁判后,要再等十五分钟才能进场。真希望快点进去,因为等待对于我来说那是煎熬,我的胃开始在这段时间里面拼命翻滚,从洗手间回来,看到我脸色不大好,于是Yong 和 Nelly给我拥抱,Moon也很贴心地给我鼓励。
上场后,我却出乎意料地一点都不紧张了。这是我跟Moon的第一场比赛,对手来自加拿大,调解员是来自英国的Michel, 他们英文说得很流利也很清晰,我们很高兴能够碰到此种情况,因为对于母语不是英文的人来说,能够与说得一口流利英文的人交流,沟通的障碍会相对减少。试想一下,双方英文都不是很好的话,交流起来是困难很多的,不过我相信也会有很多趣事产生哦。
我们之前的策略在这场比赛上都基上用对了,只不过有点生硬的英文依然成为沟通的障碍,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借助调解员的帮助。75分钟很快就过去了,双方都没有达成协议。不过总体来说,表现得还算可以,只是我们的options需要想得更详细更完善,这样自己提出的方案才能够让对方更容易接受,而不至于让双方在此问题上纠缠很长的一段时间。
下午2:00---4:30
第二场比赛: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Australia) v/ Shantou UniversityConfernce Room C
有点出乎Yong 和 Nelly的意料,对方在开场白并没有说很多,而且摆出十分合作的态度,这样Yong 和 Nelly的opening statement就显得有点咄咄逼人。不过怎么说,竟然开场白准备了,当然要说。后来随着时间的一点点推移,Yong 和 Nelly渐入佳境,她们耐心,冷静,又坚持自己利益。我在场下热烈为她们鼓掌。
2007年2月17日早上8:00—10:00
第三场比赛:Marquette(USA) v/Shantou University(Conference Room B)
经过昨天一战,我们有经验了,策略也作出改变。昨晚跟Moon早早休息,今天同样五点起来,商量策略,探讨我们的 options,完善我们的opening statement,昨天犯的错误我们这一场就决定不能犯了。
对手Marquette是两个非常smart的女孩子,说话有条理,思路也很清晰。不知怎的,面对面前这么强的对手,Moon跟我反而表现得异常冷静,有条不紊地施行着我们自己的策略。后来裁判给予了我们很高的评价,对手的教练还拼命称赞我们年纪这么小,竟然可以如此冷静,实在难得。虽然知道他们的赞扬有点夸张,不过我们喜滋滋的……
下午2:00---4:30
第四场比赛:Shantou University v/ University of Houston Law Center(USA)Conference Room A)
很遗憾,对手一名成员进医院了,Yong 和 Nelly今天面对的只是对方的律师。正如Yong所说的:惊喜总是突如其来的,不过这一次却是惊多喜哦。对手是上一年的冠军,之前Yong 和 Nelly都挺担心的。不过在场上的时候,她们却表现得非常好,有条不紊,耐心分析对方的数据攻击,又懂得利用调解员,争取自己思考的空间,之后将对方一步步引向自己的策略方案里面。哇噻,怎么以前我都不发现她们这么厉害的,我为你们感到骄傲哦!
宣布进入下一轮比赛结果,感慨万千……
7:15 PM 鸡尾酒会,这次鸡尾酒会过得也不是很舒服。原以为自己对比赛结果是不在乎的,毕竟我们是这么多队伍中最年轻的一支,面对的对手又是能说得一口流利英文而且年龄跟社会经验都比我们丰富的人。(有必要简单说一下,很多国家是先读完某些本科课程,硕士才开始读法律的,像美国,澳大利亚,他们就是先修完四年学士课程,然后再修三年法律课程的,而印度,法律课程也需五年,只有我们是四年制法学本科教育。而当中有些参赛者可能是工作好几年后然后再读法律课程的,所以相比之下,他们比我们成熟多了)。可是当真正要宣布结果了,我又强烈地希望汕头大学队能够进入下一轮的角逐。因为我们表现得很好,甚至不谦虚地,我敢说,有一两场比赛我们表现得比那些母语是英文的对手还要好。真的,我们其实一点都不差。同时,想起香港的导师,学院的老师的辛勤劳动,我希望他们的付出以及我们各位队员一直以来的努力都能得到回报,都可以得到证明。手中黄色的香槟酒在颤抖,尽管之前对每一个人都说,我们已经尽力了,跟自己比较,其实我们已经赢了,可此时此刻,我却怎么也不能够冷静,望着酒杯里那一个个升起的白色小泡泡,我祈求上帝(尽管我没有宗教信仰),我希望听到我们学校的名字。可是我们没能进入四分之一决赛。我无法掩饰自己的失望,甚至那一刻有哭的感觉,我真没觉得我们输了,就算是,也只是输了经验。从其他队员的表情中,我看得出,他们其实跟我有同样的感受。
Professor一直安慰我们,赞扬我们表现得很好,我们已经相当出色了,不必为这个结果伤心。又一次地,为了安抚我们,他带我们去游塞纳河。巴黎晚上的塞纳河两岸其实很美,只是我打不起精神去欣赏。Professor在船里面睡着了,Moon,Yong和我也是,大家都累了,只不过都以为巴黎的美可以掩盖我们的不悦和疲惫。其实,我们更宁愿今晚是一个不眠夜,在酒店努力研究case,准备下一轮的比赛。可结果已成事实了,唯有希望下一年法学院的师弟师妹能够实现我们未竟的愿望。努力吧,有了这一年的经验,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以后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观光与对印度队的感动
2007年2月18日,我们去凡尔赛,一路上充分感受到巴黎的浪漫:街头上玩音乐的青年,列车上唱情歌的歌手,拉手风琴的乐手,对面在大胆亲吻的情侣,房屋阳台上的玫瑰……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那么诗情画意,我们陶醉了。
晚上在ICC安排的酒店就餐,那是正式的法国大餐,这让我大快耳朵。在红酒的作用下,我感觉有点醉意。不过此时头脑却似乎更清醒,尤其是听完ICC的秘书的一番话后。我明白,此次比赛的目的是让调解为更多的人所认识跟利用,至于成败那不是最重要的。像我们,在调解这个领域算是中国的先驱者了,更应担负重任,让它在中国发展。
2007年2月19日,参加ICC的会议,观看最后一场冠军争夺赛,American University, Washington College of Law v/ National Law School of India University, Bangalore。那是一场十分精彩的比赛,娴熟的询问技巧,精湛的策略表现,你来我往却不失礼节的交流,整一个过程都赏心悦目,我更进一步感觉到我们跟他们的距离,要赶上他们,我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而印度队,他们就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在这几天里,我都深深地被他们所感动。尽管他们后来与冠军失之交臂,不过他们却赢了,赢了全场的掌声,得到所有人的尊重与敬佩。两名学生,自己毛遂自荐申请参加比赛,没有教练,没有书本,经历了艰辛的签证后两个人就这样来到巴黎。他们在场上说,其实能够得到ICC的回复,知道自己能够参与此次比赛已经很开心,加上签证能够顺利通过,这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最大的喜悦了(我想,对于签证之苦,就只有我们来自中国这支队伍才能了解个中的艰辛。)就这样,他们走到决赛这一步。鸡尾酒会上我们也没什么机会跟他们交流了,因为比赛一结束他们就必须走,当Vikas(其中一名队员的名字)走的时候我看见他就背着一个简单的背包,没有过多的行李。我在想,如果没有背后强大的支持队伍,我们能像他们那样走到今天这一步吗?
后记:
比赛其实就是那短短的四天时间,不过那几天却似乎如梦般让我看到很多,接触很多,也感悟很多。以上的文字其实也无法表达我所有的感受。去巴黎前跟在巴黎都有太多事情发生了,我却往往无法找到一些合适的文字去表达。
如果说在巴黎的这几天将会是我终生难忘的,我更觉得为了这个比赛而经历的那些点点滴滴是让我受益终生的。好好地想想,这一趟我们能够出去真的很不容易。仔细算来,为了这个比赛我们差不多准备了半年的时间,从参与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的调解员认证培训,到为此次比赛作针对性培训学习,我们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是很多人背后默默无闻的付出,汕头大学,基金会,法学院,香港那一班每周飞过来给我们上课的导师,义务给我们张罗的老师朋友们,还有我们的父亲母亲,同学们的支持鼓励,我想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不会有我们这一次巴黎比赛之行。而在这过程中,跟队员,老师,教练,导师,朋友建立的关系更是弥足珍贵,这将是我人生最大的一份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