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学院要闻

    学院首页 > 学院要闻

    侨乡·善治⑤|澄海建阳:培育内源性慈善资源 追求传统侨乡慈善可持续

    发布时间:2024/11/25来源: 被阅览数:

    建阳村位于汕头市澄海区莲下镇,它是粤东地区的著名侨村之一,历来以海外乡亲出国早、分布广、人数多、贡献大而远近闻名。据统计,建阳村旅居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海外乡亲有5000多人。随着侨胞侨亲世代更替,传统侨乡在外源性慈善资源的基础上,如何培育新的内源性慈善资源,以推动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侨乡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建阳村的宝贵经验可供其他侨乡参考。

    ▍建阳村慈善事业的卓越贡献

    1980年,泰国侨亲陈梦芬先生和陈松亮先生回到建阳村寻根探亲,期间发现建阳小学的学生需要按照年级在四个祠堂轮流走读后,他们立即找到村里的领导,表示希望村里划出一块土地来建学校,他们负责动员海外乡亲捐助建设经费。自此,海外乡亲投入大量的慈善资金,全力支持建阳村的发展。

    海外乡亲在潮汕侨乡的慈善事业主要分为教育事业(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和其他事业(包括医疗卫生、社会福利、交通建设、文化体育等),据统计,建阳村的海外乡亲总计投入慈善资金3000万元,主要用于慈善基金、教育设施、社会福利、道路建设、建堂修庙、宗祠古墓等6大类36个重点项目。就前期而言,以基础教育和社会福利的设施建设为主,例如,建阳小学1984年建成的/捐建的教学大楼、1989年的家海堂(泰国侨亲陈训钧先生捐建)、1995年的爱群教学楼、2005年的爱群科学楼,1988年建成的/捐建的建阳乐园(新加坡侨亲吴松泉先生捐建)和1996年建成的/捐建的松珍幼儿园(泰国侨亲陈松亮先生捐建)。就后期而言,以各级学生的奖学金为主。1992年爱群公益基金会在泰国侨亲陈崇炯、陈家顺、陈训钧,香港侨亲陈家伟、陈训忠等先生的倡导下成立,自成立至2024年总计发放建阳村奖教、奖学金432.09万元,奖励大学生2381名(其中博士生10名、硕士生87名)、高中生1461名、中专生530名。此外,1995年在乡人陈晋老先生的倡导下,泰国侨亲陈家顺、陈崇炯、陈训钧等先生捐建了莲华阁佛堂,近30年来,莲华阁在陈晋老先生、许羡楚居士的主持下,每年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为农村的脱贫攻坚作出了重大贡献。

    未来,建阳村可以通过行政动员(借助行政体制)、合作动员(开展互惠合作)、关系动员(发挥人脉联系)等途径,拓宽便捷的参与渠道,提供适当的荣誉激励,倡导人心向善的慈善理念,营造守望相助的社会风气。例如,将海外乡亲所发起的基金会转型为社区慈善基金,提倡效法海外乡亲的善举,鼓励以往受助者反哺基金会,开展慈善教育涵养学生慈善理念。在积累了社区慈善资源之后,进一步加强它和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之间的联动,除了原有的奖学金工作之外,更多地参与社会救助、社区治理、青年创业支持等工作。以下,将介绍建阳村两项正在进行的相关工作。

    ▍爱群公益基金会鼓励以往受益者反哺

    爱群公益基金会的主要受益者是大学生,它不只面向大学生提供奖学金,还积极组织他们开展联谊活动,召开大学生代表新春座谈会,为大学生搭建交流联谊平台。2006年以来,它累计组织大学生联谊活动42场次,参加活动的大学生达2212人次。然而,截至2023年底其基金只剩余120万元,若是没有新增捐款补充,将在几年之内消耗殆尽。因此,旅港澄海建阳乡联谊会会长陈训道先生建议基金会联系以往受益者,也就是已工作的大学生,鼓励他们支持基金会;香港乡亲陈训豪先生也表示,希望已工作的大学生支持基金会,让建阳村未来有更多大学生受惠,推动善举“生生不息”。

    基金会和大学生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大学生彼此之间的密切关系,为建阳村开展关系动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24年2月5日,建阳村召开大学生代表新春座谈会,会上表决通过了《关于建阳大学生联谊会干部组织结构的提案》和《建阳大学生联谊会章程》。《章程》提到联谊会以“关注家乡发展、感恩家乡、服务家乡”为宗旨,主要工作包括接力基金会、兴学育才、奖教奖学,协助建阳村培育更多品学兼优的大学生。

    反哺行为具有以下三个特性。首先,行为者具有自发性。联谊会会长陈鸿飞先生表示,他们过去拿奖学金的时候,基金会没有直接提到回报。但当他们看到华侨在异国他乡辛勤工作,将省吃俭用攒下的钱捐给家乡,奖励考上大学的学生,他们便受到了影响。此外,随着自身的成长、年龄的增加,发展到一定的层次,也萌生了对家乡的回报之情。

    其次,方式从“输血”转变为“造血”。联谊会秘书长陈蕊女士表示,基金会的钱越来越少,未来可以用三种方式让它持续增值:首先,选择大学生里面的精英分子,针对重点人群进行重点资助。其次,为返乡发展的大学生提供创业基金,待他们事业成功产生利润之后,再将部分利润返回基金会。最后,争取各级政府的项目支持,以扩充基金会的资金。

    最后,基金会尝试关系动员和合作动员。关系动员是指基于基金会和大学生之间、大学生彼此之间的人脉联系而建立的动员关系,特别是重建大学生联谊会。合作动员是指基于基金会和大学生互惠合作而建立的动员关系。此外,基金会还可以健全激励表彰机制,例如通过颁发慈善证书、荣誉徽标,进行大众媒体宣传,提供冠名基金、冠名项目等途径,提高反哺行为的社会知晓度。

    ▍建阳小学涵养学生慈善理念

    自汕头市澄海区教育局发布《关于在我区中小学全面推进开展特色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以来,建阳小学以侨爱文化为核心,构建特色学校,涵养学生慈善理念,推动侨爱文化进入日常生活,增强慈善行为的内生动力。

    侨乡精神属于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精神,涵盖了筚路蓝缕、艰苦奋斗、解放思想、敢闯敢试、乐善好施、无私奉献等大爱精神,也是爱国爱乡、恋祖恋乡的思源情怀。侨爱文化是建阳村侨乡精神的体现,包含了艰苦奋斗、乐善好施、无私奉献、爱国爱乡等价值观。学校将侨爱文化融入学校教育,从制度规划、队伍建设、社团活动、课程设计、家庭辐射区打造等方面入手,构建完善的侨爱文化教育体系。与此同时,学校还通过建设侨史展览室、校史展览室、文化长廊等打造侨爱空间,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侨爱文化的熏陶。

    具体而言,学校从需求认知、价值观塑造、精神褒奖和物质激励等方面入手,增强学生慈善行为的内生动力。首先,学校通过侨爱文化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建设和弱势群体的需求,增强他们的慈善意识。其次,学校通过历史传承、文化氛围营造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塑造学生的利他主义价值观,激发他们的慈善行为。最后,学校通过积分制、表彰、活动参与等激励措施,增强他们参与慈善活动的驱动力。

    通过上述措施,侨爱文化教育成效显著,学生的慈善理念得到了显著提升,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捐款赠物等活动,侨爱文化也成为学校的特色文化,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侨爱文化教育的实践为培育内源性慈善资源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为了有效推动慈善教育的发展,必须从顶层设计着手,明确它在教育体系中的战略地位。侨爱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慈善精神,构成了开展慈善教育的重要资源,可以将它融入慈善教育的各个环节,提升课程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为促进学生对侨爱文化的深入理解,还应当构建多样化的侨爱文化空间,将它作为学生参与慈善活动的重要平台。最后,单凭学校的力量难以有效涵养慈善理念,需要发挥家庭和社区的协同优势,共同促进学生慈善行为的内生动力。

    作者:赖钰麟 许若昕 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