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学院要闻

    学院首页 > 学院要闻

    侨乡·善治⑥|澄海西社:基层自治赋能“百千万工程” 聚村联治谋发展

    发布时间:2024/11/26来源: 被阅览数:

    2024年3月,汕头大学法学院、汕头大学侨乡振兴研究中心、汕头市社会科学联合会联合发起“专家送智下基层,社科赋能‘百千万’”驻村调研系列活动。8个月来,汕头大学侨乡振兴研究中心研究团队走进7个典型村居社区开展驻点调研、走访观察、深度访谈,收集侨乡史料、挖掘侨乡故事,充分发挥高校智库优势,激发侨乡振兴活力,助力侨乡经济社会发展。

    在“百千万工程”的推动下,汕头市澄海区西社村以其独特的侨乡文化和创新的基层治理模式,成为乡村振兴和乡村自治的典范。西社村所实践的“聚村联治”模式,不仅展现了侨乡社会治理的创新路径,也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本篇报道将深入探讨西社村如何通过“聚村联治”模式,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推动侨乡社会治理的创新发展,并且带您领略其中的趣味与魅力。

    “聚村联治”:侨乡治理的新篇章

    西社村位于汕头市澄海区,是一个具有丰富侨乡文化和深厚历史底蕴的村庄。在这里,传统的宗族文化与现代的治理理念交织,形成了独特的“聚村联治”模式。进入新时代,西社村面临基层治理现代化新挑战,在此背景下,该村以“聚村联治”为核心,通过整合资源、凝聚共识、激发活力,探索出一条适合侨乡特点的善治之路,在基层治理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也为侨乡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

    西社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南砂寨时期,当时已形成了四社的格局。尽管后来行政上拆分为东、西、南、北四个行政村,但文化、经济和社会事务上的紧密联系从未断裂。这种基于历史和文化的联结,为西社村形成“聚村联治”的现代治理模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西社村火龙果种植地

    在新时代背景下,西社村的治理模式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形成的“聚村联治”模式不仅能代表基层党组织的融合引领,更是乡村内生动能逐步发挥作用的生动体现。

    资源整合: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西社村的“聚村联治”模式,首先体现在对资源的整合上。该村打破行政边界,通过建立统一资源调配机制,促进资源跨村共享,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在人力资源方面,西社村以村民小组的形式激活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构建起“村网格长—村民小组网格员—联络员—联系户”的组织结构和治理体系。在物力资源方面,西社村通过整合土地资源,实现了公共设施的共建共享,如南砂报国学校的建立,就是整合了四个村的土地资源而实现的。在财力资源方面,西社村借助老人协会等社会组织整合各村的财力资源,用于支持本村公共事业的发展。

    侨乡振兴研究中心与西社村开展共建

    协同治理:多元主体参与的新路径

    西社村“聚村联治”模式强调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通过建立党建引领的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并引导村民自治、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等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在实践中,西社村依托村民代表会议等形式,让村民直接参与到村庄治理中,实现了村民自治的实质性运作。此外,西社村还积极引入老年人协会等社会力量参与到村庄治理中,切实提升治理的协同性和有效性。西社村还设立“优秀建议奖”,引导鼓励党员、村民积极为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建议科学合理且被采用的,村均给予奖励,近年来已采纳党员群众建议近100条。

    公共场所悬挂宣传标语

    文化传承:具有侨乡特色的新活力

    作为传统侨乡,文化传承在西社村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活动不仅是村内民众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治理的重要载体。该村通过举办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如游灯、游神等,增强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凝聚起村民的力量,促进了社会和谐,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精神支撑,为侨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村民开展文化活动

    治理实践:“聚村联治”的新故事

    在西社村,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趣味故事,成了“聚村联治”模式如何巧妙化解邻里纠纷的生动写照。故事发生在两户相邻的村民之间,原先两家人因为一道篱笆的位置一直争执不休,后西社村巧用“聚村联治”,由村里的老人协会出面,邀请两家人和村调解委员会一起到村头的老榕树下进行了一场“茶话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大家畅所欲言,最终不仅解决了篱笆的问题,还增进了两家人之间的友谊。这个故事也就此成为了西社村“聚村联治”实践中的一段佳话,展示了如何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用现代的方式解决乡村治理中的问题。

    西社村的“聚村联治”不仅在解决矛盾纠纷上发挥了作用,也促进了村庄的经济发展。村里的老人们常说:“我们的村子虽小,但智慧不少。”的确,西社村的村民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通过“聚村联治”整合周围村庄的力量和资源,促进村庄基础设施现代化、经济发展高速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将一个普通的侨乡变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村庄。村里的年轻人不再像过去那样纷纷外出打工,而是选择留在村里,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改变家乡。他们在村干部的领导下,立足西社实际,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等项目,既提高了自己的收入,也为村庄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西社村的“聚村联治”还体现在对环境的保护上。面临现代工业发展造成环境污染问题,西社村干部深知四社是一家,脱离开其他三社来做环境治理都是不可能的。因此,西社村村委联合四社老人协会在东、西、南、北四行政村进行宣传环保意识,引导村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使村民们了解,只有保护好自己的家园,才能让子孙后代享受到绿水青山。在老人协会的宣传下,他们积极参与到村庄的环境治理中,自觉地进行垃圾分类、节能减排。村里的老人也经常给孩子们讲述过去的故事,让他们从小就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如今,西社村已然成为了一个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村庄,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西社村的“聚村联治”模式,为侨乡善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通过资源整合、协同治理和文化传承,西社村在基层治理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西社村的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才能有效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同时,西社村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乡村治理不仅仅是冰冷的制度和规则,它还可以是充满人情味和趣味性的生活实践。在这里,每一位村民都是善治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每一段故事都是乡村文化和精神的传承。西社村的“聚村联治”不仅是一种治理模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文化传承,一种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