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2025级研究生新生更快融入学术生活、明晰成长路径,近期,汕头大学法学院各系所分别举办了2025级研究生新生导师见面会。
指引学术航向,点亮专业灯塔——法硕中心师生见面会
9月21日,法律硕士教育中心在东海岸校区教学楼207教室召开2025级法律硕士研究生新生导师见面会。法学院院长邓剑光教授、法律系教师代表以及2025级法律硕士新生出席会议,本次会议由法律硕士教育中心主任田志荣老师主持。
邓剑光院长在致辞中对新生表示热烈欢迎,强调了研究生生活的重要性,并鼓励同学们积极与导师沟通,充分利用学院资源,秉承“崇法景行,至公守正”的院训精神,在学术探索中深耕不辍,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能力以及综合素质。

各导师依次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项目及招生计划,分享了科研经验和对学生的期望。导师们鼓励同学们结合自身兴趣与学科前沿,选择合适的研究方向,并强调主动沟通的重要性。
导师自我介绍后,学生和老师进行了大合影。法律硕士教育中心田志荣主任在导师们离场后与法硕新生进行座谈,针对法律硕士的整个培养环节并结合《法律硕士(JM)研究生学生手册》的相关内容,再次梳理了法律硕士从入学、上课、开题、答辩、毕业流程中的注意事项。

搭建师生桥梁,开启逐梦之旅——MPA中心师生见面会
9月13日上午10点,汕头大学2025级公共管理硕士(MPA)新生开学典礼在东海岸校区教学楼E420隆重举行。法学院副院长暨MPA学位点负责人邱国良教授、副院长廖逸儿副教授、MPA专任教师代表、MPA行业导师代表以及MPA行政人员出席此次典礼,共同欢迎庆祝学院78名MPA新生的到来。典礼由MPA教育中心主任王利平主持。
首先,法学院副院长暨MPA学位点负责人邱国良教授作迎新致辞。在表达热烈欢迎与祝贺后,他向同学们介绍了MPA项目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深厚的学科基础,强调汕头大学MPA教育致力于培养既具有国际视野、又扎根本土的高素质公共管理人才,并由此提出“四要”要求:要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要注重跨学科融合、要提升实践能力和服务意识、要培养团队合作与领导力。

随后,王利平主任从学科基础、师资力量、科研平台、对外交流、培养方式等方面详细介绍了MPA学位点情况,强调了中心在MPA人才培育方面的不懈努力和显著成果,加深了新生对MPA项目的了解。汕头大学作为粤东地区MPA培养领军单位,自2010年获批以来,依托公共管理学科特色与资源整合优势,已培养千余名MPA学员,毕业生广泛服务于各级各类公共管理部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接着,进入导师见面环节。多位教师代表依次发言,围绕各自的研究方向、担任课程、论文写作、学术规范以及学习建议等方面,与新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廖逸儿副教授介绍其研究方向主要为政府绩效管理,欢迎有志于财税、预算、绩效管理等方向的同学选报其为导师。汪曲副教授分享了从人力资源管理转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及行为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历程。她近年聚焦于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及人工智能与公共管理的交叉研究,欢迎对人力资源管理感兴趣的同学与她深入交流。徐兰兰副教授的研究方向聚焦于城乡基层治理。她以幽默恳切的语气强调了论文开题的重要性,指出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的起点,建议学生从入学起即在课程学习中思考研究方向,结合工作实际尽早确定选题。她同时提醒同学们警惕对AI工具的依赖,鼓励主动与教师沟通,避免选题过大、脱离实际。畅冬妮老师介绍其研究方向涵盖数字经济、就业创业、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她鼓励大家将工作实践融入论文写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表示乐意在学业和生活方面提供支持,祝愿大家学业进步、顺利毕业。王敏老师简要介绍了其在城乡治理与土地经济方面的研究,祝愿新生在汕大学有所成,在未来岗位上发光发热。侯璐璐老师是研究聚焦于政治地理学,主要探讨权力与空间的关系。她将主讲《社会研究方法》与《地方政府治理》两门课程,重点讲解如何提出真问题、选择研究方法及治理理论的应用。她希望同学们带着实际问题来课堂,掌握科学解决问题的工具。翁康健老师从社会学视角出发,分享了社会调查方法及AI在研究中应用的注意事项。他强调,AI是工具而非替代,学生应具备判断论文质量的能力并保持创意独立。他的研究涉及海外华侨、文化治理、侨乡治理等领域,欢迎感兴趣的同学共同探讨。谢涵冰老师作为新入职教师,与新生一样“刚入学”。她研究方向包括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政治、全球治理等,欢迎在涉外工作、企业出海等领域有实践经验的同学多交流。邱国良教授回顾了自己从农村基层治理、社会稳定到流动人口研究的学术历程,强调研究应“与时俱进”,关注现实热点与难点问题。他鼓励同学们从工作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学习。
最后,王利平主任介绍了其城乡社区更新与空间治理的研究方向,总结了各位老师的研究专长与教学重点,并强调了学术规范与研究规律的重要性。除专任教师与校内导师外,MPA学生的学习亦离不开行业导师的指导。借开学典礼之机,中心新增三位MPA优秀校友为行业导师,包括揭阳市妇联权益部副部长、宣传部负责人——林宏峰、揭阳市榕城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江泓鸿、汕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工作人员、公职律师 ——罗烁,并现场举行了行业导师聘任仪式。
在MPA修读经验分享圆桌论坛环节,3位行业导师与新生畅谈学习经历与职业成长,分享如何在忙碌的工作与学业中寻找平衡、坚持探索的宝贵经验。其后,MPA秘书黄珊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就MPA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学习活动安排、修读方式、过程管理与修读要求等进行了细致介绍。

研途启航,师者同行——高教所师生见面会
9月8日下午14:00,汕头大学法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在东海岸校区E教-208教室举办2025级研究生新生导师见面会,会议由高教所负责人康全礼副教授主持。研究所全体导师和23名研究生(包括教育学专业和小学教育专业,含2名国际生)参加了见面会活动,氛围温馨融洽。
见面会伊始,新生依次登台分享。大家结合个人学术兴趣、过往学习与实践经历,畅谈未来研究与职业规划。既有本科深耕教育学领域的“科班生”分享对教育理论的探索热情,也有跨专业学子讲述从物流工程、英语等领域转向教育学科的初心;国际生卡迪与可佳则提及本科就读汕大的经历,表达对深化教育研究、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期待。新生们的分享不仅展现出对教育领域的热忱,也让导师快速掌握新生特点,为后续精准指导奠定基础。
会上,研究所导师团队结合自身研究领域与教学经验,为新生成长指路。甘永涛教授聚焦学术积累,建议新生“每周研读一篇文献、三年掌握1-2个研究工具”,以夯实学术根基;陈丽华老师介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等研究方向,期待在课程中与新生深入交流学术见解;周仕德教授结合2025年《教育强国建设振兴行动计划》,激励新生珍惜学校平台资源,锚定教育领域发展目标,未来成长为中国教育强国建设的参与者与推动者。针对就业与职业发展,导师们结合行业趋势建议:新生需在不确定的就业环境中,聚焦“确定的成长”。既要培养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可迁移能力,也要结合教育行业变化提前准备以应对职业挑战。
最后,法学院高教所负责人康全礼副教授详细解读了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及学科建设情况,并鼓励新生积极参与导师课题,在学术锻炼中提升科研能力。

